首页 资讯 正文

2025年“好网民·在潍坊”优秀故事评选结果公示

体育正文 92 0

2025年“好网民·在潍坊”优秀故事评选结果公示

2025年“好网民·在潍坊”优秀故事评选结果公示

◇山东坚定扛牢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使命担当,扎实推动乡村产业、人才(réncái)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(zǔzhī)振兴,加快让农业强起来、农村美起来、农民富起来,聚力打造更高质量的(de)齐鲁样板 文 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(xīnwénzhōukān)记者 工作人员在位于山东省寿光市的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养护(yǎnghù)“西红柿树”(2025 年 5 月 23 日摄) 徐速绘摄(huìshè) / 本刊 无边光景时时新(xīn)。从(cóng)黄河滩区到沂蒙老区,从黄海之滨到运河(yùnhé)之畔,从丘陵山岳到盐碱滩涂,广袤的齐鲁乡野铺展开一幅产业兴旺、百姓富足、文化繁盛、生态和美的全面振兴图。 近年来,农业大省山东坚定扛牢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使命担当,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(zhènxīng)上持续加力(jiālì),扎实(zhāshí)推动乡村产业(chǎnyè)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振兴,提升乡村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,加快让农业强起来、农村美起来、农民富起来,聚力打造更高质量的齐鲁样板(yàngbǎn)。 锻造乡村产业振兴(zhènxīng)“金字招牌” 夏日沂蒙(yíméng),绿意葱茏。在临沂市蒙阴县古泉村连绵起伏的山间桃园里,蜜桃褪去青涩,泛出淡淡红晕。电商直播间(zhíbōjiān)里,当地一些果农主播向各地网友(wǎngyǒu)展示蜜桃生长过程。 春赏桃花,夏收蜜桃。古泉村党支部领办果蔬种植合作社,带领村民调整蜜桃品种,打造出远近闻名的“甜蜜(tiánmì)”产业,实现(shíxiàn)村庄变景区(jǐngqū)、村集体和村民双(shuāng)增收。通过产业带动,古泉村2024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68万元。 一个(yígè)蜜桃旺山村,这样的产业(chǎnyè)振兴故事在齐鲁大地接连上演。“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、农民增收(zēngshōu)的关键。”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于永德说,山东初步筛选(shāixuǎn)330个地域(dìyù)特色明显、基础较好、有发展潜力的产业,涵盖蔬菜、水果、畜牧、渔业、中药材等领域,“一业一策”培育壮大,带动农民增收。 做强农业(nóngyè)基础产业的同时,山东不断延长产业链、做精加工链、提升价值链,做好(zuòhǎo)“三产融合”文章,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。 一朵花(yīduǒhuā)能有多大的(de)能量?在菏泽(hézé),牡丹(mǔdān)这朵“富贵花”通过“接二产、连三产”成(chéng)了“富民花”。当地发展精深加工开发出牡丹籽油、牡丹茶、牡丹日化品、生物医药等产品260余种(yúzhǒng),年产值达130亿元,带动就业超过50万人。每年4、5月份,牡丹进入盛花期,10余个牡丹观赏名园遍布全城,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,睁眼全是牡丹景,闭眼都是牡丹香。 “通过系列举措,山东乡村产业基础日益稳固、链条不断延长、业态融合升级,实现又好又快发展。”山东省(shāndōngshěng)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督查专员毕海昕说,下一步将突出抓好科技(kējì)创新、数字赋能、开放(kāifàng)发展、绿色转型四个“关键支撑”,为乡村产业更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增动能、添活力(huólì)。 激活乡村人才(réncái)振兴“一池春水” 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。山东创新人才开发使用(shǐyòng)机制,有序促进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,集成优势人才资源(réncáizīyuán)服务乡村全面振兴。 10年前,济宁市(jǐníngshì)泗水县龙湾湖畔是一片(yīpiàn)湖滩湿地,直到一群充满情怀与梦想的年轻人来到这里,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。他们就是田彬带领的等闲谷艺术(yìshù)粮仓乡村振兴青春合伙人团队。 10年间(niánjiān),他们以文化和艺术为主题,将夹山头村荒废多年的粮仓变成艺术气息浓厚的文创空间,将龙湾湖片区创建成山东省级乡村振兴(zhènxīng)齐鲁样板示范区。目前(mùqián)已孵化出砭乡砭石、陶立方等(děng)40多个文旅新业态。 梧桐引凤来,合伙谋振兴。2019年以来,泗水县创新(chuàngxīn)实施“乡村振兴合伙人(rén)”制度,向各方人才广发招募(zhāomù)令,累计招募合伙人299人、落地项目149个,带动8200余人就近就业。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(shèhuìbǎozhàng)厅副厅长(fùtīngzhǎng)、一级巡视员周春艳介绍,山东结合基层实际需求(xūqiú),面向各类人才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,按互惠互利、合作双赢原则开展项目合伙合作,促进城市科技、教育、资金(zījīn)、项目等各类资源与乡村充分对接。 位于(wèiyú)济南市南部山区的拔槊泉村是(shì)全市海拔最高的村落,这个原本“无人问津”的小山村,因(yīn)在外人才沈云涛回乡,迅速发展成城里人追捧的热门出游地。 沈云涛把在北京画院工作积累的经验和人脉,用到提升村居环境和宣传乡村旅游上(shàng),吸引大批艺术爱好者来此(láicǐ)写生。受他影响,越来越多(duō)年轻人回村创业,开起了农家乐、茶社、咖啡馆。 从“头雁领航”到“百雁齐归”。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,像沈云涛这样懂(dǒng)经营、善治理、有(yǒu)情怀的(de)“领头雁”层出不穷。山东(shāndōng)瞄准企业家、农民工、技能人才等群体,让各类优秀人才创业(chuàngyè)有机会、干事有舞台、发展有空间,打造了一支沉得下、留得住、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。 厚植乡村文化振兴“精神(jīngshén)沃土” 每逢周六,潍坊诸城市蔡家(càijiā)沟村都会举办一场兼具文化气息(qìxī)和乡土风味的大集。穿村而过,五彩斑斓的美术馆、书吧、咖啡馆令人耳目一新;沿着水泥砖和鹅卵石铺就(pùjiù)的小路漫步,不时(bùshí)可见拿着画笔的农民、扛着锄头的画家。 在诸城市,文化赋能不仅点亮了乡村的外在美,也唤醒了乡村的内在活力。当地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根与魂,探索出一条以“艺术植入(zhírù)乡村”为主线(xiàn)、多(duō)产业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子。 “近年来,山东(shāndōng)乡村(xiāngcūn)文化持续活跃,呈现新热度。”山东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(xúnshìyuán)盛利说,文化体验廊道大放异彩,农民丰收节、乡村文化旅游节(lǚyóujié)欢乐喜庆,“黄河大集”“运河大集”“海洋大集”气氛浓郁,“群众演群众看”小戏小剧展演活动亮点纷呈。 文化兴旺润沃土,文明之花(zhīhuā)处处开。一大早,济宁曲阜市(qūfùshì)防山镇齐李村的“幸福(xìngfú)超市”刚开门,就有村民前来用美德积分“幸福币”兑换商品。 “参加(jiā)志愿服务加5分、破坏(pòhuài)村内环境扣(kòu)10分……”齐李村党支部书记牛中兴说(shuō),在美德积分引导下,村民纷纷参加志愿活动,向上向善蔚然成风。目前,曲阜市已建成49家“幸福超市”,覆盖数万村民,不比吃穿比美德成为乡村新时尚。 山东在(zài)推进文明乡风(xiāngfēng)建设过程中,还针对一些陈规陋习、沉疴痼疾,建立移风易俗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协调机制,与乡村文化振兴(zhènxīng)工作机制统筹联动、协同推进。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婚丧事宜规范化、民间习俗文明化、移风易俗常态化,培育(péiyù)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(chúnpǔ)民风。 移风易俗,德润齐鲁。在泰安肥城市,低碳迎亲(yíngqīn)、文化(wénhuà)迎亲、公交迎亲等形式的婚礼既(jì)简约又温馨。婚礼上,社区(村)党组织书记、文明实践站站长为新人证婚,赠送书画牌匾、鲜花证书,让婚礼既有(jìyǒu)“仪式感”又有“文化味”。 描绘乡村生态(shēngtài)振兴“和美画卷” 在潍坊寿光市(shòuguāngshì)营里镇鹿家庄子村,每家院前都有一处宽约1米的(de)赏花池,里边种着冬青、卫矛等常绿苗木,点缀着月季、太阳花等花卉。 在寿光,一村一策让生活污水变污为净(jìng),城乡统一清运实现生活垃圾变乱为治,科技良方实现农业(nóngyè)垃圾变废为宝。目前,寿光80%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省定B级标准,获评全国(quánguó)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。 寿光是山东大力(dàlì)推进乡村(xiāngcūn)生态振兴、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(de)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山东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,不断刷新乡村“颜值”。 乡村(cūn)绿色好生态,托起富民“金饭碗(jīnfànwǎn)”。维夏之月,挤进临沂市蒙阴县百泉(bǎiquán)峪村避暑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。背靠雄奇险峻的蒙山,百泉峪村曾靠开采矿山卖资源为生,粉尘遮天蔽日,山体破坏(pòhuài)严重。意识到过度开采矿山的路子不可持续,百泉峪村毅然决定关停矿山,大力发展旅游业,蹚出一条(yītiáo)生态振兴新路子。 重塑生态优势的百泉峪村(cūn),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村,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明介绍,全村生态产品价值达到7270万元(wànyuán),获得(huòdé)整村生态授信4300万元。 行走山东乡村,记者发现,绿色不(bù)只停留在(zài)村容村貌,已经深入乡村肌理,融入群众生产生活。 蔬菜大棚里,工人忙着疏苗、剪枝、除草;生态牧场中,奶牛“排队”走进挤奶厅,机器人全自动挤奶;有机菌肥厂里,技术员正在为刚运来的畜禽(chùqín)粪便喷洒酵素菌剂……潍坊市坊子区(fāngziqū)坊安街道洼里村利用生态优势,环村布局有机种植、生态养殖(yǎngzhí)、沼气循环、有机肥加工等业态,走上(zǒushàng)循环农业发展之(zhī)路。 山东省(shāndōngshěng)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山东将继续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(xiāngcūn)振兴,推进农村生产(shēngchǎn)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,实现农业生产、农村建设、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(liángxìngxúnhuán),守住绿水青山,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 筑牢乡村组织(zǔzhī)振兴“战斗堡垒” 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梭庄村是(shì)一个千年古村,至今仍保存着30余处珍贵的文化遗迹。虽文化底蕴深厚,但(dàn)缺乏(quēfá)强有力的村“两委”班子,发展一度裹足不前。 2021年,33岁的博士刘备(liúbèi)回到梭庄村成为(chéngwéi)济南市首位“博士村支书(cūnzhīshū)”。他对症下药,把抓党建强班子作为推动村庄发展的一剂“良药”,迅速营造出干事创业、为民服务的良好工作氛围。 近年来,山东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。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(bùzhǎng)王春河介绍,山东持续深化农村过硬支部建设,从2022年到2024年,部署实施(shíshī)了(le)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(zhěngtǐ)提升三年行动,通过精准解决突出问题,推动党组织整体提升。 在推动(tuīdòng)乡村组织振兴过程中,山东聚焦解决村庄数量多、规模(guīmó)小、实力弱等问题,打破就村抓村、就支部(zhībù)抓支部的传统理念和路径依赖,探索村党组织“跨村联建”,引导有条件、有意愿的村,通过党组织联建共建带动治理同抓、产业(chǎnyè)联动、服务共享,实现村庄抱团(bàotuán)融合发展。 潍坊青州市凤凰山下的邵庄镇山头村曾经(céngjīng)发展(fāzhǎn)滞后,村内大量房屋闲置,“穷得(qióngdé)只剩石头”。如今村中民宿、咖啡馆、书房、艺术集市、露营地等一应俱全,成为年轻人的打卡点。 山头(shāntóu)村发展的密码,在于“跨村(kuàcūn)联建”发展新(xīn)模式。邵庄镇党委副书记闵国斌说,他们以山头村为(wèi)核心,联合周边8个村成立凤凰联合党委,整合片区内(qūnèi)闲置的土地、房屋等资源,依托当地的凤凰文化、齐文化和状元文化,引入“凤凰引民宿艺术村”项目,打造集民宿、艺术、文化、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。 “过去石头是发展障碍,没人愿意来;现在(xiànzài)石头房成了宝贝,游客抢着住。”山头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军说(shuō),组织振兴的力量能够(nénggòu)“点石成金”。 (采写记者:袁军宝(yuánjūnbǎo) 陈国峰 张昕怡 叶婧) (《瞭望(liàowàng)》2025年第25期 )
2025年“好网民·在潍坊”优秀故事评选结果公示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