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泰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开展“安全生产月”系列活动

体育正文 167 0

泰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开展“安全生产月”系列活动

泰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开展“安全生产月”系列活动

齐鲁(qílǔ)晚报·齐鲁壹点客户端 李孟霏 王震 潘佳蓬 2025年是中(zhōng)(zhōng)韩自贸协定(xiédìng)签署十周年。作为黄海两岸的重要节点城市,中国威海(wēihǎi)与韩国仁川依托地缘相近、人文相亲的独特优势,以建设“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”为目标,创新打造了“双城双馆”合作架构(jiàgòu),威海在仁川设立“仁川·威海馆”,仁川在威海设立“威海·仁川馆”。 十年来,双城双馆双向奔赴的“别样(biéyàng)”牵手,让中韩地方城市的更多人、更多事都牵起(qiānqǐ)手来,也让中韩地方城市交流合作有(yǒu)了新标杆,为深化两国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提供了鲜活的样本。 载体创新:双馆联动(liándòng)构建双向赋能平台 从25岁大学毕业到在成都定居前,王晓天是“双城双馆”的有力见证者(jiànzhèngzhě)和经历(jīnglì)者。 “2015年(nián),位于仁川的威海(wēihǎi)(wēihǎi)馆刚成立(gāngchénglì)时,我作为威海市韩国商品经销协会负责人入驻到威海馆,”王晓天说,刚成立的威海馆工作量是很大的,她不仅要写策划方案,还有举办推介会,由于人手比较紧张,她常常自己一个人给各个机构打电话,忙碌到深夜,“在异国他乡,虽然辛苦(xīnkǔ),但(dàn)每次活动现场威海的城市宣传片响起的那一刻,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。” 2015年,威海在仁川建成中国首个(shǒugè)海外城市展示馆(guǎn)——“仁川·威海馆”;次年,仁川在威海设立政府驻华(zhùhuá)唯一代表机构——“威海·仁川馆”。 因为家在(zài)(zài)威海,王晓天从仁川的威海馆来到了威海的仁川馆工作,一干就是九个年头。在仁川馆期间(qījiān),她积极在中国多地主办仁川商品对接洽谈会,致力于推广仁川市中小企业产品(chǎnpǐn),并促进中韩在文化、经济、艺术等领域(lǐngyù)的交流合作。2019年11月,荣获韩国仁川市市长朴南春亲自颁发的仁川市长奖。 “我只是双城(shuāngchéng)双馆背景下的普通人,但我的经历是一生难忘,从商品展销(zhǎnxiāo)到民心交融,“双城双馆”的本质是用地方智慧破解(pòjiě)国家议题,它证明,自贸协定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关税(guānshuì)减免,更在于能否构建“政策-企业-民众”的价值共生链。”王晓天说。 1968年出生的韩国人李一(lǐyī)男于(nányú)2020年11月到2023年2月,在威海仁川馆(guǎn)担任副代表一职,三年的威海时光,让他对双城双馆也有自己的见解,“第一次筹备博览会,为参展游客及采购商等准备了(le)丰富的韩国体验(tǐyàn)(tǐyàn)活动,在仁川韩服协会会长的支持下,得到了最新传统韩服的赞助。并邀请化妆师(huàzhuāngshī),给(gěi)访客化妆并进行穿韩服体验,体验拍照的场景仍记忆犹新。截至去年2024年,双方已陆续举行了7次仁川-威海地方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,我回到韩国,也在跟我的朋友积极的宣传威海。”李一男说。 十年来,两地展馆形成(xíngchéng)“双轮(shuānglún)驱动”格局:仁川·威海馆累计举办320余场经贸交流活动,拉动进出口贸易额达(dá)10亿美元,成为展示中国城市形象的(de)重要窗口;威海·仁川馆则(zé)作为韩国中小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 “桥头堡”,已有82家仁川企业携360余种产品入驻,涵盖化妆品、智能家电等多元领域。 “仁川馆设立(shèlì)九年来,每年组织3-4次(cì)企业参加中国主要城市国际(guójì)博览会,助力企业开拓中国市场。未来将在数码科技、绿色环保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拓展合作空间(kōngjiān)。”驻中仁川(IFEZ)经济贸易代表处代表柳宣僖说。 (前排左五为柳(liǔ)宣僖) “截至目前,威海(wēihǎi)馆共承办各类团组经贸(jīngmào)活动380场次,其中200人以上的48次,50人以上273次,总人数超过4万人次。自威海馆开馆以来,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接待几十名(jǐshímíng)合作洽谈或考察展览产品的客商,探讨经贸合作。据不完全统计,通过(tōngguò)这些会议和活动,推动韩国多个投资项目落户威海,投资范围涉及新能源、新材料、5G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制药(shēngwùzhìyào)等领域(lǐngyù)。”威海馆相关负责人说。 制度创新:多维(duōwéi)机制破解跨境合作壁垒 记者了解到,威海设立中韩自贸区(zìmàoqū)地方(dìfāng)(dìfāng)经济合作协调办公室与促进中心(zhōngxīn),构建“政策研究-项目推进(tuījìn)-服务保障”全链条工作体系,先后出台《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第一批实施方案》《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4-2026年)》等政策文件,形成全市对韩合作的政策合力。 两地创新建立中韩首个地方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,累计达成110余项(yúxiàng)合作共识;通过互设城市代表处、签署《东北亚物流中心建设谅解备忘录》等(děng)30余项合作协议,构建起(qǐ)覆盖经贸、物流、文旅等领域的制度框架。在(zài)消费维权领域,威海(wēihǎi)消费者协会(xiéhuì)与仁川消费者联盟建立“异地投诉跨境(kuàjìng)维权”机制,累计受理消费投诉咨询90余件,创新推出消费信用信息跨境共享制度,为跨境消费市场规范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 制度创新的触角延伸至多元领域,仁川旅游发展局在威海设立中国唯一代表处,2024年(nián)吸引2万余名中国游客(yóukè)赴仁川旅游;仁川棒球协会七次组队参加威海国际棒球邀请赛;山东大学与仁川高校开展学生(xuéshēng)互换项目,培养国际化人才;两地媒体机构签订合作(hézuò)备忘录,以(yǐ)镜头记录合作历程。 “我们将通过韩服(hánfú)体验、跆拳道表演、K-pop演出(yǎnchū)等(děng)活动展示韩国传统文化,与威海文旅集团联合开发旅游产品,实现两地旅游资源互推互介。”仁川旅游发展局中国办事处代表姜海广说。 平台搭建:精准对接激活合作动能(dòngnéng) 在2025仁川——威海B2B采购洽谈会上,韩国阿奎茵泰克株式会社(zhūshìhuìshè)首次参会即(jí)斩获10 余份意向订单。 “洽谈会平台让我们接触到全球采购商资源,为开拓中国市场奠定(diàndìng)了(le)坚实基础。”公司销售代表郑振浩说。 此次洽谈会吸引11家仁川(rénchuān)中小企业与60余家(yújiā)国内外采购商开展150家次对接,达成意向贸易额1750余万元。威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、韩国生产(shēngchǎn)技术研究院青岛代表处(dàibiǎochù)与驻中仁川经济(jīngjì)贸易代表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将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深度合作,为中韩企业提供技术升级支持。 威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执行会长王军利说(shuō),协会有很多韩国企业是他们(tāmen)的(de)会员企业,他们也会通过这个来发掘一些企业的需求提供给(gěi)企业,来提供技术上的支撑,还有专家服务,他们已经开始做了,而且效果挺好。威海外商投资协会如同(rútóng)一条坚韧的纽带,串联政策、企业、民心,成为“威海—仁川”模式中不可或缺的推动者。 十年来,两地共同打造中韩(hán)(仁川)跨境(kuàjìng)电商大会、“山东手造”韩国展等品牌活动,构建集城市宣传、投资洽谈、贸易促进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(fúwùpíngtái),形成“展会(zhǎnhuì)搭台、企业唱戏、产业联动”的合作新模式。 十年成效:从(cóng)机制创新到产业共赢的跨越发展 “威海—仁川”模式十年(shínián)深耕结出(jiéchū)硕果:2014至2024年间,威海韩资(hánzī)企业数量新增近200家,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54.1%。 作为代表企业(qǐyè)的(de)柳道机械在(zài)威海历经18年发展,从最初的韩国总部设计、威海生产模式,发展为自主研发、产品覆盖中国及东南亚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,年产量实现翻两番,先后获得 "专精特新" 企业等多项资质认定。“威海的政策支持与高校的智力支撑,让企业实现了(le)从 ‘制造’到‘智造’的跨越。现在我常向韩国企业家朋友(péngyǒu)推荐威海,这里已是我的第二(dìèr)故乡。”总经理(zǒngjīnglǐ)李成根说,企业家之间的口口相传是最好的广告。 在“引进来”的同时,威海企业“走出去”步伐(bùfá)加快,对韩投资企业(机构)从2014年的15家(jiā)增至(zēngzhì)2024年的62家,中方协议投资额达1.4亿美元,业务(yèwù)涵盖纺织服装、机械制造、仓储物流等多元领域。 “双城双馆”不仅是展示窗口,更是合作枢纽:十年来,两地领导(lǐngdǎo)互访超20次,签署30余项合作协议;威海在全国首创跨境(kuàjìng)消费维权联盟,建立“双向移送、联调联处”工作机制(jīzhì),为跨境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(tígōng)制度范本。 未来展望(zhǎnwàng):升级合作样板 共绘东北亚发展新篇 为此,记者采访了(le)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(shǒuxí)专家、山东大学自贸区(zìmàoqū)研究院首席教授、山东大学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刘文,刘文老师凭借多年的经验,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。 在她看来,面对数码经济、碳中和等新兴(xīnxīng)领域,“双城双馆”模式可从多维度升级以保持竞争力。在数码经济领域,需加强(jiāqiáng)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共同推进5G网络(wǎngluò)、数据中心等在港口、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的全覆盖,提升货物(huòwù)通关和物流运输的数字化(shùzìhuà)水平;同时(tóngshí)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合作,鼓励两地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数字技术孵化器,形成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。 在碳中和领域,可开展绿色物流合作,推广电动车辆、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船舶的应用,对港口进行绿色改造,设立绿色物流专区;推动产业(chǎnyè)绿色转型,共建中韩绿色科技产业园,聚焦太阳能光伏、风能等新能源产业,实现(shíxiàn)产业集聚(jíjù)与低碳发展。 在服务行业,找准金融、教育、医疗等比较好的议题,在双向开发的角度可以(kěyǐ)探讨(tàntǎo)。“例如海南有独资的国际学校,我们是否也(yě)可以考虑和韩国合作,有独资的医疗机构,金融的营业范围是否可以扩大等等(děngděng)。”刘文说。 从(cóng)跨境电商的(de)繁忙景象到韩资(hánzī)企业的集群发展(fāzhǎn),从港口码头的货轮穿梭到人文交流的蓬勃开展,威海与仁川的十年合作,既是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的里程碑,更是未来发展的新起点。随着RCEP深度实施与东北亚区域合作(qūyùhézuò)升级,两地将在数字经济、绿色低碳、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拓展合作空间,为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泰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开展“安全生产月”系列活动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